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10月26日“尽管中国生态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同广大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期望相比,生态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10月19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评价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会议对自1998年开始我国先后启动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成效、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怎样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大地提升生态效益、如何制定工程后续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李育材表示,希望会议成果能为中国政府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巩固和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成果,制定和完善工程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及决策部门管理者相继对工程实施成效、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展开了深入研究与评价。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展示了他们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对中国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运行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的成果。专家学者们的共识是,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使森林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为改善中国的生态状况,增加森林固碳能力,减缓气候变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家学者们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工程后续政策,解决工程区农民生计问题,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原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在会议总结中评价,中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集中对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这在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评价领域还是第一次。研讨会由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联合主办。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校长伊恩·格雷,美国大使馆科技参赞、美国国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官员比尔·章,世界自然基金会市场与森林项目官员卡林·韦斯曼,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等出席了研讨会。
本文来源:3044永利集团-www.hmffarm.com